今天给各位分享煤层气产量统计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煤层气产量统计表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煤层气资源及其分布

1、我国煤层气资源分布于平原、高原、丘陵、山地、黄土塬、沙漠和戈壁等7类地理环境,且分布不均衡(表5-图5-7)。

2、东部区煤炭资源量为167087×108t,煤层气评价面积1004393km2,煤层气地质资源量1131870×108m3,资源丰度13m3/km2,可采资源量431769×108m3,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的30.75%和372%,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区。

3、我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广泛且丰富,根据煤层气资源评价数据,埋深2000米以内的地质资源量约达36万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占据了全国资源总量的53%,西北地区则占比21%,南方和东北地区的资源量相对较少,分别为13%和3%。

4、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落基山脉中、新生代含煤盆地,在这一地区集中了美国近85%的煤层气资源,其余15%分布在东部阿巴拉契亚和中部石炭纪含煤盆地中(表4-17)。美国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在1500m以浅的煤层中,其中粉河盆地中的煤层气主要赋存在1000m以浅的煤层中。

5、据《河南省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统计,2000米以浅资源总量约87971亿m3,平均资源丰度为06×108m3/km2,其中:含甲烷级资源量为542亿m3,富甲烷级资源量为82451亿m3,占94%。

6、个含气盆地共分为121个区带,地质资源量大于1000×108m3的区带资源量分布列于表5-4。

各评价单位评价结果

表5-1 各评价单位评价区域内煤层气资源量统计表 中国石油评价区共含有鄂尔多斯、沁水等15个盆地(群),评价盆地的煤层埋深2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量513779×108t,煤层气评价面积3113345km2,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130695×108m3,资源丰度01×108m3/km2,可采资源量92 8894×108m3。

单位综合评价意见1 单位综合评价意见,不妨这样写: xx实习生在工作上,能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细致、谦虚谨慎、待人热情诚恳。近两年在处室业务繁忙的情况下,工作主动、不畏困难、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同时,在进行工作调研中能结合湖南实际,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及时为基层单位排忧解难。

公司单位考核意见评语 1 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 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单位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 踏实肯干,吃苦耐劳。

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领导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该生在实习期间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掌握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试教认真,虚心好学,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及时有效地完成实习任务。

煤层气产量统计表(煤层气产量统计表格)  第1张

煤粉产出粒度规律

由图6-9分析可知,由于不同排采阶段的排水采气强度的变化,产出煤粉粒度特征随排采阶段不同而具有一定的规律,韩城区块煤层气井产出煤粉的最小粒度、最大粒度和平均粒度整体趋势随排采阶段递增而变小。

号原生结构煤产出煤粉粒度在0~2000μm范围内,粒度分布曲线呈双峰现象,第一峰值出现在40~60μm之间,该范围内煤粉所占体积百分比较低,平均约为2%;第二峰值出现在1000~2000μm之间,约在1200μm处,产出煤粉所占体积百分比较大,最大值达到12%左右。

分析认为,在围压10MPa条件下,产出的煤粉粒度分布更集中于高值区间。其原因在于,随着围压的提高,尽管煤粉产出量显著减少,但煤砖所受到的挤压力逐渐增大,加上支撑剂颗粒对煤砖的磨蚀作用,煤砖的破损程度将会有增无减,进而造成产出的煤粉相对集中分布于高值粒度区间。

流速低时,煤粉产出以粒度偏小的颗粒为主。当流速提高后,煤粉粒度由小到大均有分布。因此,随着驱替流速的提高,产出的煤粉将呈现粒度分布范围扩大、粒度值增大的趋势。这证实了在煤层气生产过程中,高强度的排水作业会对煤储层造成更大的冲蚀伤害,进而导致煤粉产出量更多、产出的煤粉粒度更大。

煤的粒度分析做法:选择3号原生结构煤与碎粒煤在10mL/min-3MPa条件下产出的煤粉进行粒度特征对比,3号原生结构煤产出煤粉粒度分布在0.7~2000μm范围内,粒度分布曲线出现双峰现象。

在相同的排采条件下,煤粉粒度主要与煤层性质、成分相关。黏土颗粒粒径较小(粒径小于20μm的颗粒含量大于50%),容易形成煤粉。当煤粉中黏土矿物含量较高时,其小粒径的颗粒较多。WL2-013 井和WL2-015井产出煤粉的黏土矿物含量都在50%以上(表4-9),而WL2-005井不到50%。

煤层气的赋存状态

煤层气的赋存状态有三种:吸附状态、游离状态和溶解状态,其中约占煤层气总量90%的属于吸附状态。吸附是指煤层气吸附在煤孔隙的内表面上,这是煤层气的主要赋存形式。

煤层气赋存状态 地质条件下,煤层气储存在煤层中的状态有吸附态、游离态和溶解态,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学者提出的类液态相(Collins,1991)。吸附态煤层气主要是以吸附的形式赋存在煤孔隙表面上,游离态煤层气则是分布在煤孔隙及裂隙内,溶解态煤层气是在溶解作用下赋存在煤层水中。

煤层中气体的赋存状态有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两种形式,以这两种状态存在的甲烷分别称为游离甲烷和吸附甲烷。表1 韩城矿区可采煤层自然瓦斯成分含量统计表 (单位:%)①采用燎原、下峪口井田资料。

二连盆地群

1、二连盆地群位于内蒙古中部阴山以北的蒙古高原,西起狼山,东至大兴安岭西坡,地跨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为NE、NNE向狭长带状盆地。盆地受区域型断裂控制,由一系列NE向或NNE向的凹陷和凸起构成,盆地一般为南断北超或东断西超的单断型凹陷,二连含煤区大部分为新生界所覆盖。

2、二连盆地是我国北部JK1时期巨型裂陷带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资料证明,裂陷隆、坳起伏与海西褶皱基底密切相关。即隆起与基底的复背斜相对应,坳陷带与复向斜相对应[192]。二连盆地中间为苏尼特隆起,南侧为腾格尔坳陷,北侧为马尼特坳陷,西南端为川井坳陷,共划分52个凹陷[445,456](图197)。

3、此外,二连盆地群现今的地温变化还明显地受基底岩系埋深控制,地温的高低和基底的起伏相对应。在坳陷沉降中心或下白垩统地层分布厚度大的地区,地温梯度普遍偏低,约为5~5℃/100m;而隆起区地温梯度高,为5~0℃/100m。同一水平面上温差可达18℃。

4、表9-2列出了任建业等(1998a)计算的二连盆地群伸展量和拉伸速率。由表可知,二连盆地北部拉伸量较小,为352km,拉伸率(β)为22;而南部的伸展量较大,为412km,拉伸率(β)为27。运用盆地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确定的拉伸率为3,两者结果相近。

5、西区。①北部地区:海拉尔地区各个断陷盆地继承性发育,沉积了伊敏组地层,其最显著沉积环境特征是沼泽十分发育。该期沉积范围较前期略有增大,以冲积相、沼泽相、湖泊相为主。本区当时处在温热湿润的热带—温带气候。②南部地区:二连盆地群为赛汉塔拉组沉积时期,湖盆萎缩沼泽化,以冲积相、河流相大面积分布为特征。

6、海拉尔、二连盆地群早白垩世处于有利聚煤的温湿气候带,物源充足,沉积环境适宜,形成了较好的含煤岩系,煤层多,厚度大,资源丰度高。

关于煤层气产量统计表和煤层气产量统计表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