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煤层气地质学,以及煤层气地质学课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课程主要内容

1、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基础知识 课程的内容首要的是理论基础知识,这是构成任何一门课程的核心。无论是数学、物理、文学还是计算机科学等课程,都会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这些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后续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2、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实验解读。中考评价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学生化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分析。基于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课程内容又称课程设计的层次结构,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考试中主要会考查其定义、内容、作用等,那么接下来将详细介绍。

3、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数学这部分课程会涵盖初等数学的核心概念,如算术运算、分数、小数、百分比、代数表达式、方程式求解、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三角学以及概率与统计等。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续更高级别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4、课程包含以下内容: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 理论知识。这是课程的基础部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实践技能。这是课程的应用部分,包括实验操作、技术应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

5、小学的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 语文:这是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培养学生们的母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课程也会涵盖一些古代文学的知识,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煤层气地质学(煤层气地质学课程)  第1张

煤的孔隙及煤层气

煤层是一种双重孔隙介质,属裂隙-孔隙型储层,这一点已在多领域、多学科范围内达成共识。图4是煤储层孔隙结构的理想模型,割理将煤分割成若干基质块,基质块中包含有大量的微小孔隙,是气体储存的主要空间,其渗透性很低;割理是煤中的次要孔隙系统,但却是煤层中流体(气体和水)渗流的主要通道。

煤层气储层具有双重孔隙结构,分为基质孔隙和裂隙孔隙两种类型(赵庆波等,2011;Jack,2010)。基质孔隙又称微孔隙,在煤中极其发育,煤层气绝大部分是吸附在微孔隙煤基质的表面,其直径很小;而裂隙包括内生裂隙和构造裂隙,是流体渗流的通道。韩城区块煤层的孔隙类型有4种(王双明,2008):(1)气孔。

从孔径分布特征看,西北地区煤储层中显微孔裂隙发育尚好;孔隙大多具两极结构、呈双峰分布特点,以小-微孔和大孔为主,尤以小-微孔占优势,其孔隙体积百分含量多大于40%。

一般说来,煤层气以3种状态存在于煤层之中:①吸附在煤孔隙的内表面上;②以游离态分布于煤的孔隙中,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各类裂隙之中;③溶解于煤层内的地下水中。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生成的气体,首先满足吸附,然后是溶解和游离析出,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这3种状态的气体处于统一的动态平衡体系中。

煤层气地质学地质学名词

1、英文:coalbed gas geology 释文:煤层气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以研究煤层气成分与形成,气体在煤层内赋存与运移,煤层气分布与富集,以及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地质评价为主。它介于煤地质学和天然气地质学之间,是一个边缘学科。

2、煤层气地质学领域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被称为煤成气,其英文名是coal generated gas。煤成气,或称煤型气、煤系气,是指在煤系内的有机质经过生物化学作用生成的天然气。这种天然气的来源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煤层内富含的有机质,二是岩层,特别是暗色泥岩中分散存在的有机质所生成的天然气。

3、地质学基础理论课和技术方法课,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学基础。煤及煤层气地质学,让学生了解煤和煤层气的特性及其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煤与煤层气勘查,教授学生如何寻找和评估煤炭资源。煤储层评价与煤层钻探技术,涵盖了开采过程中关键技术的实践操作。

4、我国目前对褐煤层煤层气缺乏研究和了解,但从内蒙古大雁煤矿(2000年)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分析,说明褐煤层中含有一定量的甲烷,亦可形成煤层气藏。

5、图4中的“割理”(cleat)是指煤层中近于垂直层面的天然裂隙,其成因有内生和外生(构造成因)之分,规模有大有小,与煤田地质学上的“裂隙”为同义词。在煤层气地质领域,一般将“割理”和“裂隙”通用,为了避免术语上的混乱,本书用“割理”一词。

6、根据《矿井地质学》(龙荣生,1991),煤层气风化带下限甲烷含量大小因煤种而异表现出如下关系:气煤为5~0m3/t(可燃物),粘结煤为0~5m3/t(可燃物),瘦煤为5~0m3/t(可燃物),贫煤为0~0m3/t(可燃物)。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学什么

1、熟悉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相关的工程设计和工艺技术原理。 对煤深加工工艺技术有所了解,理解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环境综合治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煤层瓦斯治理、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减灾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知识,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2、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塑造热爱祖国、遵守法律的学子,他们将具备为社会服务的职业道德。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将系统学习煤及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工程的地质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拓宽相关学科的视野,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3、煤及煤层气工程的课程设置旨在深入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地质学基础理论课和技术方法课,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学基础。煤及煤层气地质学,让学生了解煤和煤层气的特性及其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煤与煤层气勘查,教授学生如何寻找和评估煤炭资源。

4、黑龙江科技学院的煤及煤层气工程本科专业,是为了迎合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填补人才空白而设立的。这一专业得到了教育部的优先支持和批准,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和实用技能的专业人才。

5、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核心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深入探讨煤及煤层气的地质特性,如煤及煤层气地质学、煤与煤层气的勘查技术。针对煤储层的评价,学生将学习煤层钻探与煤层气压裂增产的技术,这有助于提高采气效率。

煤地质学的煤气分布

煤炭资源的分布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主要分为四个区域:华北区、西北区、东北区和华南区。其中华北区煤炭资源量位居第一,占全国的50%,覆盖区域包括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带,北至内蒙古。煤系地层主要为侏罗纪和石炭二叠纪地层,煤阶以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为主。

煤系地层以侏罗纪和石炭二叠纪地层为主,煤阶以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为主。②西北区:煤炭资源量排第二,占全国的35%。覆盖的省份:新疆、甘肃和宁夏。煤系地层以侏罗纪地层为主,煤阶以长焰煤为主。③东北区:煤炭资源量排第三,占全国的7%。覆盖的省份:东北三省。

煤层气资源的分区按照地理位置,分为4个区:华北区,华南区,东北区和西北区。①华北区:5万亿M,排第一。②华南区:1万亿M,排第二。③东北区:0.4万亿M,排第三。④西北区:0.2万亿M,排第四。按省份排名:山西,贵州,陕西,甘肃和河南。

煤层气地质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煤层气地质学课程、煤层气地质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