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浅层地热能是什么单位,以及浅层地热能利用采用的技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浅层地热能的介绍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又名浅层地温能,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为恒温带至 200 m 埋深),温度低于 25℃,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

浅层地温能是指蕴藏在地表水或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为恒温带-200m埋深)范围内的岩土体和地下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是以广义的地热资源概念为基础,是深层地热能与太阳能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地热资源概念的扩展,即广义的地热资源,包括两种类型。

浅层地热能一般是指深度小于200米、温度小于25摄氏度,中浅层地热能一般是深度200~1500米、25~40摄氏度,主要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实现供暖(制冷)。我国浅层地热能分布广泛、应用前景广阔。我国中东部共143个地级以上城市,是最适宜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地区,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6亿吨。

郑州市浅层地热能主要储存于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中更新统冲积(局部为冲洪积)地层中,岩性为粉质黏土、粉土夹砂层;京广铁路以西,90~120m以下为下更新统或新近系黏土与砂互层。

评价原则与方法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评价者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反映教学实际情况。评价者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全面、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教学信息,做出准确的评价。发展性原则。

2、浅层地热能可采资源量评价深度: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为200m以浅含水层底界,地埋管适宜区为恒温带深度至150m以浅第四系与新近系松散层厚度。评价方法 浅层地热能储存资源量采用热储法计算;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浅层地热能的可利用资源量采用地下水量折算法;地埋管适宜区计算单孔换热功率。

3、四大原则:首先是方向性原则。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次是指导性原则。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进步。第三,客观性原则。

4、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评价,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或者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定,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失去评价的意义。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要做到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其次要做到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最后要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

浅层地热能是什么单位(浅层地热能利用采用的技术)  第1张

天津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前景

摘要:天津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能源需求日益增大,浅层地热能作为地热开发的新领域,其开发利用必将对缓解天津能源供求紧张形势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现有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天津地区浅层地热能储量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宁河-宝坻断裂以北大部分为山区,只有少部分地区为基岩浅埋区,松散的新生界厚大多为100~300m,不利于热量的保持,另外由于受地下水强径流的干扰,使地温明显降低,与平原区正常的地热增温规律有明显的不同,造成了该区地温梯度普遍偏低,约2℃/100m,因此该地区浅层地能储量相对较小。

从国外发展趋势看,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蕴藏于地球浅部岩土体中的低温能源),将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主流和方向。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我国的热泵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的吕灿仁教授在1954年开展了我国热泵的研究,1965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水冷式热泵机组。

摘要:在世界地热能直接利用中,应用地热热泵开发浅层地热能已在近些年内独占鳌头,其装机容量和利用能量均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飞速增长,因为它适应了高效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而且经济可行、普遍适用。由此分析预测地热热泵也必将在我国具有远大的开发前景。

地下水渗流和热运移理论简介

1、地下水渗流和热运移理论是研究地下含水层采能对地温场影响问题的核心和基础。用以描述饱和含水层中地下水渗流和热运移问题的基本方程,都是建立在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三大定律基础之上的。本节就地下水渗流和热运移的基本理论做一简要介绍。

2、地下水具有流动性,为了确定其水量,就必须研究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多孔介质饱水带重力水的运动,但在解决地下水的补给、潜水蒸发以及污染质在包气带中的运移机理等实际问题时,却涉及到包气带水以至结合水的运动,因此包气带水的运动规律的研究,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3、根据流体力学及渗流理论,矿液从矿液源流出至矿质沉淀,要通过一定运移方式,经历一定运移过程和阶段,并受一定动力所控制。而阐明矿液在一定动力驱动控制下,从矿液源流出并通过一定运移方式,经历一定运移阶段而使矿质沉淀成矿的理论,称为成矿热液的运移理论(余祖成,1988)。

4、式中:Ik为物质对流迁移量;C为物质在地下水中的浓度或活度;V为运动介质(地下水)的渗流速度。 物质的对流迁移是很复杂的,因为地下水在多孔介质渗流时,实际流速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特别是在纵向上运动介质通过不同时代的含水层或非均质岩层时,更是如此。

5、地下水在空隙介质中流动会引起水头损失(机械能转为热能)。渗流场内,沿着流线各点的水头值不等,若用铅直线段表示各点的水头值并将线段顶端连成线,则此线称为该流线的水头线。它沿着流向倾斜(降落),说明地下水是由水头高处向低处运动的。

6、物质随运动介质(地下水)一起的迁移称为渗流(或对流)迁移。在这里地下水起载体的作用。在运动的地下水中,物质可以随着水流一起迁移到很远的距离,故渗(对)流迁移常常是自然界引起物质迁移的主要方式。但在静止的地下水中,只有分子扩散迁移,没有渗流迁移和机械弥散迁移。

浅层地热能是什么单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浅层地热能利用采用的技术、浅层地热能是什么单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