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和储量评价,以及煤层气的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煤层气储量、产量、标准及开发分析,煤层气产量逐渐上升「图」_百...

1、中国煤层气:储量、产量增长及开发策略解析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储量评估持续提升。早在2006年,评估的煤层气总量约为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11万亿立方米,到2020年,探明储量增至33154亿立方米,年增长率显著,见证了我国煤层气资源的宝藏价值。

2、摘要: 分析了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现状,梳理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对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进行了基本评估。认为当前我国煤层气勘探快速推进,探明储量显著增长; 煤层气产能规模扩大,产销量同步上升; 煤层气产业初步形成,煤层气成为天然气的最现实的补充能源; 煤层气技术有力支撑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依然存在。

3、煤层气产量增长趋势预测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42个主要含气盆地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8×1012m3,埋深1500m以浅煤层气可采资源量9×1012m3。

4、根据目前我国煤层气发展速度及政策导向等预测,我国煤层气产量将经过缓慢、快速和稳定三个阶段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可探明(1000~2000)×108m3的可利用煤层气储量,建成3~5个煤层气开发示范基地,力争使煤层气产量达(20~30)×108m3,煤层气产业初具规模。

5、中国石油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着手进行煤层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价工作,以及相关技术研发。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石油在煤层气探明储量的发现、勘探开发技术的创新发展、商业性开发试验的实践以及推动中国煤层气产业整体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就为中国石油在未来加速发展煤层气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6、在沁水、铁法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130×108m3,经济可采储量523×108m3。2007年设立了20多个煤层气专项试验区(图0.6),截至2005年底,全国施工煤层气地面抽采井615口,仅2005年就施工330口。山西潞安、晋城,安徽淮南等进入商业化开采,2006年全国煤层气产量超过1×108m3,2007年地面产能达到10×108m3,产量5×108m3。

煤层气计量,是以那个密度为依据进行计量的?

以 0℃,10325kPa(绝压)下的密度为依据进行计量的。煤层气,是指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

煤层气资源量:指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存于煤层中,当前可开采或未来可能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数量。 2 煤层气地质储量 煤层气地质储量:是指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层气藏中的煤层气总量。

煤层气田(藏)储层具有不均质性,其含气性和产能等也是有差别的,宜实行滚动勘探开发,应进行动态储量评估,从发现直到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其经营者应根据地质、工程资料的变化以及技术和经济或相关政策条件的变化,分阶段进行储量计算、复算、核算和结算。

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评价方法

1、对于开采历史较短、消耗煤层气资源量(抽放量、风排量)数据翔实的矿井,煤层气剩余资源量等于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与消耗资源量之差。未采动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计算 煤矿未采动区煤层气资源计算采用静态体积法,即煤炭探明储量与煤层含气量之积。

2、容积法是计算煤层气资源量的主要方法。其公式为:中国西北煤层气地质与资源综合评价 式中,Q——煤层气资源量(m3);A——计算范围的面积(m2);H——煤层厚度(m);D1——煤的密度(t/m3);C——煤层气含量(m3/t)。

3、因此,此类盆地的煤层气资源评价可在分析、整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直接编绘煤层埋深图、煤层厚度图、煤层气含量图。 类比法 在缺乏煤层含气量实测值的计算单元内,可以类比相邻或地质条件相似、具有相同埋深范围单元内的含气量值。

4、由于煤层生气量与煤层气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煤层的厚度和分布、变质程度及煤岩组成是控制生气量的主要因素。另外,由于煤层的埋藏深度对气成分、储层压力、煤储层的渗透性有重要影响,因而运用煤地质学等方法进行煤层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和储量评价(煤层气的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1张

煤矿区煤层气评价参数

当有解吸法煤层含气量数据资料时,采空区煤炭资源残留区动态含气量等于煤层含气量中碎前脱气量与碎后脱气量之和;无解吸法煤层含气量数据资料时,采空区煤炭资源残留区动态含气量等于含气量乘以残留气经验系数,残留气经验系数为已知资料区同煤级煤层统计结果(表4-10)。

对于开采历史较短、消耗煤层气资源量(抽放量、风排量)数据翔实的矿井,煤层气剩余资源量等于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与消耗资源量之差。未采动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计算 煤矿未采动区煤层气资源计算采用静态体积法,即煤炭探明储量与煤层含气量之积。

盘县土城、盘关向斜二叠系上统煤层含气量与埋深关系相关性非常好(表4-4),回归方程为W=0.272H1/2+0.369,相关系数可达0.8870,但与格木底向斜相比在同一深度上盘县土城、盘关向斜含气量要低,在100m 土城、盘关向斜含气量低于2m3/t,在400m含气量要低于7m3/t,比格木底向斜要少一倍。

(一)煤层气矿产地质特征

煤层割理和构造裂隙发育,煤层气产出条件较好 塔里奇组A组、阳霞组B组煤和克孜勒努尔组C组三套煤,以低—中灰分煤为主,煤变质程度中等,有利于割理的形成;受褶皱与断裂作用的影响,煤层构造裂隙发育。因此,本区煤层气产出条件较好。

根据垂向岩性组合特征,西山窑组由下而上可进一步划分为四段,一段主要岩性为灰色砂岩,含砾砂岩和泥岩组成,含煤性较差,煤层一般分布范围较小;二段是西山窑组富煤层段,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煤层夹碳质泥岩组成,该段地层沉积较为稳定,沉积韵律清楚,可对比性高。

一)煤层气地质特征 含煤地层及煤层 盆地的沉积盖层从下往上依次为:下侏罗统的布达特群、东宫组;上侏罗统的兴安岭群;下白垩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上白垩统的青元岗组及上新统的呼查山组。沉积主体是下白垩统。

一)煤层气地质特征 含煤地层及煤层 本区发育地层有:石炭—二叠系(C-P)、侏罗系(J)、白垩系(K)、古近系(E)、新近系(N)及第四系(Q),包括中下侏罗统阿拉坦合力组和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两套含煤地层。

关于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和储量评价和煤层气的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